管理难都是营销惹的祸?
2015/2/2 作者:贾同领
如果说这都是营销造成的后果,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悟到。管理与营销有关系吗?好像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怎么还能有关系,甚至是因果?
有,当然有!这涉及到人的习性这个概念。
营销,顺从并放大了人们习性
营销是干什么的?营销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营销就不断的探究消费者的习性,并顺从之;所提炼的卖点,挖掘的痛点,宣传、推广等,都是为这个目的而来的。需求满足了,再去挖掘“贪求”,放大消费者本来不在意的某种习性。于是,消费者在“身、语、意”方面不断被强化着,把人们变得越来越“会享受”。
1、身
营销使得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追求质量和品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能存在问题,他本说人是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而递进的,但忽视了在一二级的初级需求中,也存在着不同层级的差异,人们不一定是按照需求层级而来的,而可能在一个低层级的需求中追求到极致。
这不,你看,消费者在营销“教育”中,“食”追求新、奇、特,好上要更好,为了一顿美味排队那都再正常不过。饭桶这个词形容人能吃又笨,不雅观,于是就创造了吃货这个相对比较高雅的词,专门形容喜欢享受口福的人。马斯洛估计没有想到,人们在一些低层次需求上那么专注,没有领教营销人的厉害。
衣服的穿着,被教育的要体现自己的个性,要差异化,不能撞衫。撞衫对于名人来说都是可以炒作的一个貌似不光彩的事情,把穿着不断的塑造成要追求高大上。
当下被打造成“看脸的年代”,对于脸蛋,自然要不断的修饰,要保养、要化妆,甚至要整容,拍照要PS,创造了不少的市场需求。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俨然到处都吸引着众多崇拜的目光。营销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方面真是让人佩服。
2、语
佛家讲大众喜欢在语言方面有四种不好倾向,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营销也不例外。借助善于语言表达的先天优势,为了达到特有的效果,对语言进行包装、策划后传给他们的目标人群。于是——
两舌—搬弄是非,好像不制造一些矛盾的话题,就没法生活似的,结果到处充满似是而非的垃圾信息。说现在信息爆炸,其实都是这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填充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淹没其中,劣币驱除良币。
恶口—语言低俗,一些粗俗语言,本是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的,现在却发现经过粉饰,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些文字和人的口中,如×丝、×格等,好像不说几句类似的话,就不顺应潮流,与社会脱节似的?!
妄言—说假话,无中生有的编出来一些故事,假大空到处都是。
绮语—花言巧语,令人邪思的语言。现在营销策划最喜欢和色沾边,看看有些微信内容,或标题夸大夸张,或配有一些看似色的图片。或者为了骗点击率,或者为了博人一笑,大可一笑了之;可到处充满此类内容时,这就不再是一个半玩笑的话题,而是代表了整个群体的价值取向。
为了吸引眼球,语言都是经过包装的,小品《如此包装》中就有“不让人好好说话”的经典总结。
3、意
意,就是人们的想法、感受。通过营销的各种手段,激发人们去体验更多、得到更多、享受更多,不停的诱导人们激发“贪、嗔、痴”。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人的真正需求有限,所以就要动用多种手段不停刺激消费者,让其变得愈来愈贪婪,最好是两眼一直发出渴望的光芒,永远满足不了才好。
所以营销就制造差异化、区隔市场、树立品牌、打造高大上,通过拥有者的展示、炫耀,让未得之人升起拥有、攀比之心,使他们内心受到煎熬,根据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升起羡慕、嫉妒、恨。
营销看似是让人们活的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品味,其实是让消费者越来越傻,越来越痴,这样才能跟着营销的步伐,在设定好的圈子里自我陶醉。一些被营销炮制出来的概念,让消费者还以为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营销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让消费者迷于其中,就像吸毒一样,乐在其中,欲罢不能。
瞧,营销很好的放纵了人们的习性,传递的就是不受约束的、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营销不断的让人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受,想吃吃、想喝喝、想玩玩,尽兴就好。这基本上就是被营销教育出来的现在消费者。
管理,是规范人们习性的行为......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15-01-20销售高手这5招搞定顾客说网上便宜!
- 2015-01-20销售就是不放弃--- 一个卖茶女的执着
- 2015-01-30营销的至高境界——神遇而牛解
- 2015-01-30挑衅营销攻略
- 2015-01-19销售,服务永不落幕
- 2015-01-19移动互联时代品牌营销的新思考
- 2015-01-19当下营销乱象
- 2015-01-14数据库营销才是新营销崛起之根本
- 2015-01-15《一步之遥》的营销败局
- 2015-01-19价值营销四大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