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的零售业趋势与零供关系
2007/1/23 作者:李政权
在渠道霸权主导的零供时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未来的零供关系又将如何?这些问题是每个供货商都非常关注并试图弄明白的。
在这里,先与朋友们交流一下我在零售业未来几年发展趋势方面的个人看法。
未来几年的7个零售业关键词
2005年的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达到了约6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但是,目前排名前30位的零售商(包括8家外资零售商),却只占有全国零售市场7.1%的份额。即使是看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家电零售市场,国美、苏宁、永乐、大中等四大连锁巨头,也不过刚刚占有约10%的市场份额。
假如以美国零售业的发展来看这个数字——仅仅前6位的零售商就占有了全美18%的零售市场,那么,国内的零售业集中度是非常低的。这昭示着什么?结合中国零售业的对外放开和内外资零售业的竞相扩张来看,中国的零售业正在以2005年为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行业洗牌,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新征程。
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等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业巨颚和本土零售业大户,如何才能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呢?如何才能确保自己在这场竞走当中,不被捺下呢?兼并、打垮并让更多的内资零售业关门,向二三级市场增加渗透的进度,将会成为它们的主要方式。
而作为多数的内资零售业和广大的中小零售企业来讲,又会在这样的大浪潮中何去何从呢?加入自愿连锁及合并、联盟的队伍增加抗风险能力,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赢利能力,尝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都将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加大自有品牌的开发,为争取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不仅是弱势者的事,零售巨人们同样会在这些方面积极投入,以应对自身发展和对外竞争的需要。
在这般波澜壮阔的环境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内资零售业及有识之士加入到为本土零售企业喊怨的队伍中来——要求取消外资零售业的超国民待遇。说到这里,我认为如果中央及地方政府不对内外资零售业加强调控的话,就极可能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情况:外资零售业完全可能利用5-8年的时间,在国内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占到百分之五、六十的市场份额。
在上海、北京、广州及其东部沿海城市,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即使是在昆明这样的内陆城市,前些年还风风火火的红联超市、西南大厦、五华大厦、天元商厦等本土中坚零售势力,自从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业入侵后,短短几年时间,就已大多转停,交出了城头的大王旗。而这,仅仅是广袤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现在,不妨让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未来几年内中国零售市场的7个关键词:并购、二三线市场、关门、自愿连锁及联盟、自有品牌、增值服务、......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06-08-01第十八记:零售业冲向管理制高点
- 2006-08-01美国零售业逆向物流专业化管理及启示
- 2006-12-01浅析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
- 2005-09-01解读零售业“信息化管理”
- 2005-03-01无线条码技术在零售业管理中的应用
- 2004-12-01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应用分析
- 2003-08-01谈网络时代的零售业管理创新
- 2006-12-01RFID技术带来零售业流程管理变革
- 2005-09-28不同零售业态的自有品牌经营模式研究
- 2005-12-28国美收购爱多家电零售业竞争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