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企业发展的双刃剑
2013/2/27 作者:王侨凤
毫无疑问,我同学去了那家公司,我想假如我是那个企业主管,听到这个回答,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给他offer,今天拿来说,表扬他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引子,从他的回答引出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企业多元化发展。我们不难从同学给出的第二点回答看出,他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担忧,他认为,企业盲目的多元化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风险大之外,公司专业化程度会降低,其实这个同学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好多企业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也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企业盲目多元化发展,不仅会使企业在原有领域丧失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甚至断送企业前途。
从我们所熟知的企业说开去,首先是惠普:
一、惠普的屡次试错
在残酷的现实竞争中,73岁的惠普正面临极大的挑战。5月底,惠普宣布一项涉及2.7万人的裁员计划,约占其员工总量的8%。此次裁员是惠普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也就此拉开新任CEO惠特曼拯救惠普的大幕。
若问惠普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今天已经很难去描述了,即使是新任CEO惠特曼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更何况你我。惠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面目全非?这或许要“归功”于1999年上任的卡莉以及随后的几任CEO。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设想改造着惠普,为惠普注入着不同的真气,然而就是这一次次的改造,以及大刀阔斧的收购,让这12年来,惠普在走一条“之”字形路线。
2002年,卡莉斥资189亿美元并购康柏。这场被外界极为看好的PC豪门联姻没能令惠普走上复兴之路,在卡莉任期内惠普市值蒸发掉了一半。收购康柏令惠普在整个IT业的快速迭代面前显得反应迟缓,不少人戏称卡莉将惠普从一家IT公司变为了一家家电公司,同时这也为惠普后面的CEO树立了每当想要转型就实施大额并购的先例。
惠普的下任CEO赫德同样也开展了全方位的收购行为,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年45亿美元收购管理软件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2008年139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IT服务企业EDS,2009年以27亿美元收购网络设备公司3Com,2010年12亿美元收购智能手机厂商Palm,至此,他的收购的完美拼图看似完成了,然而身躯庞大的惠普虽然有着足够大的体量,但是它既无法成为消费领域的苹果,也无法成为IT服务领域里的IBM,巨大的成就反而成为了惠普巨大的包袱。
赫德离开后,惠普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折,他的继任者是来自软件公司的李艾科,他决意将惠普打造为一家软件公司,尽管硬件收入仍......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13-02-16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的战略决择
- 2013-02-16品类多元化,美的生VS格力死
- 2013-01-21产品创新需要多元化
- 2012-12-30多元化的“馅饼”和“陷阱”
- 2012-11-15多元化专业化新辩:家电企业的管控短板
- 2012-10-22多元化经营下的多层代理
- 2012-09-23战略转型:多元化OR专业化
- 2012-09-23中国多元化办医的新能量
- 2012-08-14药店多元化与赢利空间之我见
- 2012-08-08卫浴企业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