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危机管理的“短板”
2011/5/29 作者:吉昌令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具有危机意识的药企不到40%。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药企高层管理人员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普遍薄弱,被访者属于较低危机识别能力者占有72.7%,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占9%,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由此看出,大部分企业的危机管理境况令人堪忧。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
缺乏危机预警机制。药企对于危机预警信号,如销售额与利润、财务指标、人力资源费负担过重、危险客户等问题反应不够迅速,对行业危机麻痹大意。行业中的某一药企陷入危机,就可能使整个行业出现危机的征兆,也可能引发同行业其他药企发生危机。药企根据同行业其他药企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可以将危机的损害降至最低或避免危机的发生。
缺乏危机应变策略。虽然危机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种类也是千变万化,没有任何一套方案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处理危机的基本框架是大同小异的。我国一些药企在设立危机应变预案,对员工进行培训等方面重视不够,所以危机一旦降临,事件接二连三环环相扣,让人应接不暇,没有喘息之机,危机管理者就会感觉四面楚歌,不知从何下手。
缺乏媒体公关策略。据有关调查发现,药企面对媒体的失真报道,采取听之任之的占11.5%;观望公众的反应再作反应的占36%;投诉媒体的占33%。药企面对危机不是采取相应的策略,而是采取消极被动或过激反应行为,均不利于药企与媒体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药企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信息的传播,为药企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危机处理反应迟缓。对于危机管理懵懂无知,反应迟钝,不能做到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当出现危机事件时,药企认为问题出现是必然的,采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的占9 %;药企采取观望态度,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的占25%;药企按照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的占39%;只有25%的药企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5821722475,电子邮件:
相关文章
- 2011-05-24新环境下跨国药企在华的处方药营销秘笈
- 2011-03-10国内中小型药企市场部的春天在哪里?
- 2011-03-10新一年,药企破茧化蝶的“必杀技”
- 2011-01-21医药企业突破边界五大路径
- 2011-01-20先胜而后战――决定药企成功跨界的一二五法则
- 2011-01-18制药企业“不务正业”为哪般?
- 2010-12-31提升医药企业社会品牌的两点思考
- 2010-12-20围绕4个核心做出医药企业市场部的价值
- 2010-12-11新医改背景下的药企生计系列谈之一:
- 2010-11-25食品市场——医药企业的新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