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权到限权再到问责--失街亭步步失误
2010/5/26 作者:李旭东
在这里我不得不还原历史真实面貌,让我们有选择地学习和汲取前人的智慧,治理好国家管理好企业。
诸葛亮一生当中其实有很多缺憾,如果我将其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评论的话,他至少是一个具有很大缺陷的职业经理人。
诸葛亮在其他方面的重大失误我就不一一评论了,我就针对街亭之战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评论。
街亭之失不是马谡的错,错在诸葛亮,马谡不过是冤枉之人而已,而相比较官渡之战中的那位被曹操明斩的历史上无名的监粮官,作用相差千里。这点也映衬了诸葛亮并不善于处理善后工作。曹操是借人头提振士气,诸葛亮是斩人头推脱个人责任。
诸葛亮到底错在哪里?
至少错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建立良好的选人制度和提拔人才体系。
在这里我们看看整个蜀国除了刘备留下的五虎上将之外,蜀国其实根本没有领军的帅才,人才培养、发现和提拔体系完全没有,也许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但至少是没有的。“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将军”就说的是这件事。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事件几乎没有。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进行锻炼,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让他的能力通过实际锻炼得以提高岂不是更好。
这样的事例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也出现过很多,很多企业老总,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往往没有让其从最基本的单元进行锻炼,而直接将其提拔到一个重大的区域进行独立行使大权,结果,导致过度干涉下属(下面的老资格的区域经理和经销商)正常运作,瞎指挥,最后,下面形成互相倾轧,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
2、授权不充分。
当然了这个事件要是在美国或者欧洲那种思维情况下,诸葛亮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区域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下属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内,就不太适合了。中国人性格具有与其他任何地方性格特点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其下属都会在其个人英雄主义的引领下,向前走。在街亭,马谡寸功未立,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个老将王平来制约马谡自然不会形成上下齐心的统一行动。日本人强调团队,团队的每个人都是整个公司的智囊和战斗队,即便是每个士兵,更别说是王平了,都对街亭之失担当责任,当然在马谡决策的时候,会受到掣肘,不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笑谈了。因为中国人往往在授权时会有所疑虑,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早就在我国古代兵书上写明,诸葛亮未必不知,也许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诸葛亮才猛然觉得只有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可怜蜀国无大将!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此时派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参谋更好一些。或者就派马谡为主将,将其兵力减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给王平辖制也是不错的行为。不要王平和马谡合兵一处,这样马谡守住无水源、无粮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关,相互依托岂不更好。因为这个时候,马谡也许不会有恃无恐,将自己“置之死地”了。因为,这样授权,相反会让马谡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挡,越是拿诸葛亮作为令箭,马谡越是自作聪明。所以,还有一个最差的办法,就是,不将王平派为副将,就将整个权利授予马谡,让他有临时处置的权力。这样我觉得也好些。恰恰这就是注定了失去街亭这样的战役失败,街亭之失不在马谡,而在于诸葛亮用人失察,授权不明,授权不够所致。
相比较我们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有过这样的街亭之失,往往都是将区域经理撤职了事,有人问责过是谁派的,有没有足够的授权,有没有相应的管控机制,有没有可以学习的模板???
3、临时处置的预案不当。诸葛亮在选派王平为副将的时候,给王平多有交代,并不是错,......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10-04-13关于委托授权苏州久诚生涯开展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志愿者活动的公告
- 2010-03-25授权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吗
- 2010-03-23从《孟子》看授权的失败问题
- 2010-03-01营销老总,如何面对“反授权”
- 2010-02-23营销老总如何面对“反授权”
- 2010-01-18授权管理制度多困惑
- 2010-01-14授权三忌
- 2009-11-11门店店长授权的艺术
- 2009-10-10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 2009-09-24管理者如何巧妙做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