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零库存之道
2009/8/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半年整车销售的火爆局面,让多数厂商措手不及。上海大众甚至不得已选择了从德国空运,“虽然早就预测到了市场行情,但还有很多缺口。”上海大众品牌营销事业部销售总监贾鸣镝对CBN记者表示。
零库存
来自销售端的火爆数据每天都通过ERP系统反映到贾鸣镝的办公桌前,这些数据是上海大众不惜代价保市场占有率的底气所在。
自2005年丢掉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售第一的后,时隔4年,上海大众卷土重来,“半程跑”获得第一。“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大众年销售量将超65万辆,其中大众品牌超55万辆。”
从丢失第一名到夺回第一名,上海大众的营销体系无疑贡献了最多的力量。“我们现在总部的库存相当于下个月销售量的0.07。这在国内同行里面是很少的,几乎接近零库存销售。”贾鸣镝对CBN记者表示,丰田在日本也很难做到如此低的库存。与此同时,经销商处库存量维持在下月销量的0.6左右。
国内同行的平均总部库存量,为下月销量0.5,而经销商处则维持在0.7至1,上海大众及其经销商沉淀在流通渠道的车辆数和现金流,较之同业水平明显偏低。
2004年、2005年,在叶永明担任上海大众销售负责人时,上海大众开始了以零售为导向的营销改革,当时最大的动作即是将上海大众遍布全国的24个分销中心裁减为12个。分销中心数量的减少,伴随着上海汽车管理' target=_blank>大众汽车销售由原来的批发为导向转变为零售为导向。
以批售为导向的情况下,上海大众压库情况严重,经销商怨声载道;变革为零售后,上海大众开始实实在在帮助经销商完成销售。
上述变革的过程异常痛苦,2000年到2004年,上海大众市场占有率从50%以上跌至14%不到,昔日中国市场的王者,遭遇虎落平阳的尴尬。此后5年,销售第一的位置旁落。
“目前,全国范围内仅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家企业每月除了批发数外,还公布零售数。”贾鸣镝表示,在全国乘联会每月销售数据上,其他公司还是沿袭了只公布批发数的习惯。
未来,上海大众希望能够连上牌数一并公布,该数据目前由于管制原因,不在公布之列。批发、零售、上牌三组数据对比,才能真实反映市场对各种车型的热度。
扁平化管理
从营销架构来看,上海大众区域分销中心的格局,让包括市场、销售、网络发展和售后服务等部门的职能全部下放到各中心。分销中心在总部与经销商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上半年火热的市场格局中,分销中心更为贴近市场的管理方式,显示出了优势。
在订单管理方面......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07-01-28上海大众:聚焦品牌,减法营销
- 2005-01-28上海大众市场营销策略的博弈分析
- 2005-12-28上海大众营销策略博弈分析
- 2007-10-31上海大众换帅:总经理刘坚的新使命
- 2007-05-14上海大众让员工“呼吸”
- 2007-04-30上海大众的呼吸机制
- 2007-04-17上海大众的“呼吸机制”
- 2006-12-26上海大众:员工发展自己做主
- 2006-11-02上海大众:让团队压力取代个人压力
- 2006-03-30上海大众渠道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