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苹果智能手机谁主沉浮?
2008/1/18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刘巳洋
2007年11月初,谷歌(Google)联合包括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手机配件厂商在内的34家企业联合组成的“开放手机联盟(OpenHandsetAlliance)”正式成立。随后的2007年11月13日,在澳门电信展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分别表示了对苹果(Apple)iPhone的极大兴趣。iPhone进入中国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得苹果公司股票当天上涨了10%。
gPhone和iPhone都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谁将在中国市场上力主沉浮?
智能手机(Smartphone)发展的最大阻碍
手机制造商同时提供手机的硬件和软件,是传统商业模式的最大特点。硬件和软件的排他性紧密结合,能够有效的防止技术外溢,并保证手机制造商的利益和稳定发展。 比如由诺基亚(Nokia)、摩托罗拉(Motorola)等多家厂商参与的Symbian操作系统,最终由Nokia实现绝对控股,并掌控Symbian平台的发展。诺基亚逐渐把各个产品线都转移到Symbian平台上来,实现了类似“Wintel联盟式”的软硬件相互带动与发展。
手机制造商将软件平台视为其最核心的技术,并基于安全性考虑,各家厂商均对软件平台的开放性持谨慎态度。由于各个平台之间的不兼容性,软件开发商需要针对每个平台单独开发,其开发成本高昂,阻碍了智能手机的应用。
但是,智能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应用,不仅可以满足通讯的基本需求,更可以与MSNMessenger、QQ等即时通讯软件协议(Protocol)对接,实现网络聊天功能。通过智能手机,地图提供商与网络搜索提供商可以帮助用户迅速的找到在其附近的餐馆、加油站等信息。随着手机应用性的不断提升,更多的相关厂商加入到移动通讯产业的“生态系统”当中来,移动通讯市场正处于向智能手机过渡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大陆地区手机用户有5.3亿,这相当于所有欧盟国家用户的总和。据调查,中国大陆地区手机用户接受程度比较高,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平均时间约为18个月。
gPhone和iPhone商业模式决定其成败
2005年,谷歌收购了手机软件公司Android,开始尝试把自身强大的搜索引擎与手机操作系统融为一体。Google利用自己在搜索领域强大的市场地位,通过兼并的方式延伸至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并广泛联合上下游的厂商。谷歌与手机硬件制造商和通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联盟,从而把信息流向顺利打通;利用与其他手机软件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的战略联盟关系,可以极大的......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06-09-01用手机管理企业不再是梦
- 2007-03-01管理:手机电视的第二战场
- 2006-02-01手机设计师:个性,同样是能够管理的
- 2004-12-28手机销售三国演义
- 2006-12-28中国手机市场2006年发展态势分析——厂商篇
- 2006-10-28西门子手机何以折戟中国?
- 2005-04-28手机促销赠品要有特色
- 2006-04-28三大致命伤拖垮日系手机
- 2006-07-28康佳手机:凭什么做中国的诺基亚?
- 2005-02-28国产手机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