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组织再造彰显管理走向
2007/8/1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冯 昭
从目前的布局看,不管三年后谁将接过权丈执掌海尔,都与张瑞敏类似于海尔集团精神领袖不同,各业务骨干构成的团队将成为未来海尔的主要管理模式。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遵循国际惯例的团队管理应该是未来海尔最理想的模式。
在激励计划实施的关键时刻,海尔集团向接班人团队权力的交接也走到了历史拐点。
6月12日,在青岛海尔年度股东大会上,66岁的杨绵绵再次当选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年仅41岁的集团副总裁梁海山则出任青岛海尔总经理兼副董事长,崔少华则继续出任副董事长,担负海尔集团及旗下两大上市公司资本整合的重担。至此,海尔新的管理团队已搭建完成,张瑞敏、杨绵绵的接班人选悄然浮出水面。
从表面上看,青岛海尔去年冰箱业务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空调,由此,主管冰箱业务的梁海山接替此前曾任海尔空调总经理的王召兴的职务,似乎顺理成章。实际上,梁海山的被重用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按海尔内部人士说法,梁海山在海尔集团内部的升迁是“火箭式”的。今年5月,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机构主办的“中日韩青年经济人合作论坛暨东亚经济新锐人物评选”中,梁海山荣膺“东亚青年经济新锐人物奖”,更为其执掌海尔增加了新的筹码。
而1993年从延边信托来到海尔集团的崔少华,作为海尔资本王国的具体操盘者一直深受认可,今后将在海尔的整体上市以及金融资产的分拆上市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去年初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首批四高管的股权激励中,梁海山、崔少华均位列其中。
多年来,海尔集团的核心高管是国内家电企业中最为稳定的,其集团副总裁以上的成员几乎都在海尔工作超过15年。对于这样稳定的结构,有证券分析师指出,海尔集团内部的管理架构只有这些高管清楚,这些高管也都是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原海尔内部持股会)的重要成员,也是今后海尔股权激励的重点对象。
然而,由于张瑞敏、杨绵绵对股市操作的手法过于稳健,导致基金机构对青岛海尔信心不足,青岛海尔股价长期低迷。杨绵绵曾明确指出,青岛海尔放在第一位的是运作规范,这可能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公司将认真听取投资者和分析人士的意见,积极研究相关问题,争取在不影响效益的情况下做一些改变。张瑞敏则表示,海尔的做大做强有赖于资本市场,但非绝对依赖资本市场。企业......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06-08-01海尔:4006造福管理
- 2007-08-01管理协会成壳海尔MBO坐实
- 2006-08-28华为VS海尔:技术优势和营销优势的比拼
- 2006-12-28品牌延伸:海尔为中国企业上大课
- 2004-11-28“中国制造”之实践:海尔,品牌引领成就
- 2006-12-28自建终端,海尔意在“U—home”
- 2004-07-28海尔对话纳爱斯——一样的成功营销路
- 2004-12-28海尔人性化营销链研究
- 2005-02-28中石化、联想、海尔成就中国体育营销年
- 2003-12-28从海尔“定制冰相箱”说定制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