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拐点,你抓住了吗?
2011/5/22 作者:官景秋
起点>拐点?
从小到大,从很多人口中听到关于改变人生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赢在起点”。于是很多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类补习班。动用各种关系让孩子上重点中学乃至重点大学。不管是靠天生才华还是靠过硬的关系能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的学子毕竟还在少数。因此,在我看来“赢在起点”是乎已成为“不公平”的代名词。也成为少数有社会资源的人的一种特权,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把握好人生中的拐点便成为成功的关键,毕竟就算同样是清华、北大出来的尖子生,他们的人生拐点不同,所取得的人生成就也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传统的“赢在起点”说法,我们应该大胆地说“NO!”,把握好人生拐点,你也可以取得生命中骄人的业绩。
磨难出精品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曾经是香馍馍,一是由于高等教育还不普及,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二是国家包分配制度,大学生一出大学便能得到分配。但随着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造成了现代社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怪现象。于是,有人坠落、有人悲观和失望,埋怨为什么就业如此之难?笔者认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民营企业成为吸收毕业生的主要对象,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吸收就业人数已达全民就业人数的70-80%,民营企业的现实性在于没有时间去培训实践能力几乎为零的大学生。工作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希望招来的人就象为机器定制的零部件一样一上岗就能让民营企业这部“机器”马上快速地运作起来。
笔者认识的一位集团老总曾经说过一番颇有道理的话。他认为大学的学习,更多程度上是让大学生学习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让他们有了更快学习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融入社会,并在其间生根发芽。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初出社会到事业上有所成就,很多都经历一段艰苦的过程,在这段经历中,懂得通过艰苦环境去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有一番作为。
且以古代诗歌成就和当今个人的事业成就作一个有趣的比喻吧。有人对历史上的诗歌盛衰现象作过研究,发现越是动荡不安的朝代,越是诗歌的多产期,往往会诞生经典乃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如,三国时期就曾出现过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等诗文名家;南宋先后处在辽、金、元的对峙与战乱之下,民不聊生,但却不乏忧国忧民者,出现了陆游、辛弃疾、李清照之类的大家。同样也有由于个人经历坎坷而使自己大有作为的诗文大家。如,唐朝李白20岁出川,游历10年却“一事无成”,后又不肯附于权贵,四处游荡,但他在诗歌成就上却独步天下,成就“诗仙”美名。北宋苏东坡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面对逆境不必怨天忧人,也不可沉沦,要将它当作一次次很好的磨练机会,这样当拐点出现时你才能抓住机会。
人生在于积累
前一辈老人经常讲一句话:“工作就是做别人的事,学自己的艺”。所以笔者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最大收获,就是通过工作积累了经验。工作岗位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动,但工作经验被你学习、吸收而成为你的“资本”。这些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处理公务的能力、管理的能力、规划的......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11-04-2920年来的拐点 本土化是中国的特色直销
- 2011-03-10“二月通知”--“白家白象商标之争”致命拐点
- 2011-02-18【年度盘点•医药业】医药业拐点显现 大蛋糕在基层
- 2011-02-1620年拐点 中国特色直销
- 2011-02-16拐点之下,中国运动品牌谋变
- 2010-12-11当中国制造业遇到刘易斯拐点
- 2010-12-11家电能效上演加速度 企业面临节能新拐点
- 2010-11-17国家公务员考试热出现拐点了吗?
- 2010-10-18民意出现拐点
- 2010-09-12人保部官员称中国未到刘易斯拐点 政策强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