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分析
2008/11/27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所谓“突然”发生,那是因为企业对危机缺乏必要的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是现代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企业发展中的若干环节,着重阐述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防范对策。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业务经营规模或行业类别为何,每天都面临各种不同危机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危机,倘若无法妥善的处理,不仅将为企业带来财务损失,进一步影响社会大众及消费者的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连带的将破坏企业的形象,甚至撼动企业经营的基础。
一、危机管理概述
(一)危机管理的涵义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活动。
危机管理所涉及的主要有五个方面:
1.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防患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
2.危机管理者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响应和恢复计划,对员工进行危机处理培训,并为组织或社区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冲击。
3.在危机情境出现时,危机管理者需要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遏制危机。
4.当危机威胁紧逼,冲击在即时,危机管理者需要面面俱到,不能小视任一方面。这意味着此事要运用与危机初始期不尽相同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
5.危机过后,管理者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这也意味着此时运用的资源、人力和管理方法会与危机初期和中期有所不同。
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危机管理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在危机发生时,能否临危不乱保持冷静的头脑,是衡量企业领导人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企业领导人的执行是对其下属工作的最好担保,而这种执行源自平时的准备。
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前对其进行控制。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有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二)危机管理的特性
1.阶段性
企业面临的危机包含了灾难、意外的发生,或是与产品有关的失败等。若没有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发生危机,将对企业造成莫大的伤害。许多企业危机在浮上台面之前,几乎都有些许的征兆出现,让企业经营者有迹可循。危机的爆发一般都是会呈现阶段性的发展。
2.不确定性
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掌控的。因此,管理阶层的应变能力与组织的平日危机处理计划与演练,可以降低危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内其它人员积极面对危机的出现。
3.时间的急迫性
危机往往突然降临,决策者必须作出快速处置措施与响应,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获取所有相关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以遏止危机的扩大,是企业管理者必须......点击查阅全文......↓
相关文章
- 2008-01-01从危机管理到管理危机
- 2008-08-01“看得见”的危机管理
- 2008-09-01金融危机管理:任重而道远
- 2008-06-01企业危机管理探析
- 2008-03-01风险管理危机四伏
- 2008-03-01台湾问题与危机管理
- 2006-01-01危机管理ABC
- 2005-08-01危机不可预测,但可以管理
- 2005-07-01老生常谈危机管理
- 2005-03-01危机管理“四要诀”